从“有”向“优”,和美乡村“因路而兴”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从闭塞封闭的大山农村到近悦远来的旅游胜地,从贫瘠落后的边缘地带到产业兴旺的山水田园。金寨县“四好农村路”带给农村、农民的变化是可见可感的。S447古天路接山川、连林田,与特色村居相映成趣;X316南汤路将沿途众多旅游资源串线连片,让旅客“快进慢游”;X231仙长路铺到农民家门口、修到田间地头,一辆辆货车满载灵芝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这般南北畅通,东西循环的图景,70多年前就已“起笔”。

从1950年起,金寨就着力进行以公路为主,板车路、人行大道为辅的道路建设。1953年底,六金路麻埠至金家寨段道路修复通车,这是建国后全县修复通车的第一条公路,拉开了金寨县普通国省干线及骨干县乡公路建设的序幕。

从“这里”起步,金寨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多点开花,在皖西大地焕发出了无限的激情与活力。

据《金寨县志》记载,民国以前,县境主要人行大道有11条,民国29年,由县城金家寨通往各乡和邻县的大道21条。1950~1957年,修筑梅山至古碑、流波至燕子河、南溪至汤家汇、南溪至吴家店、南溪至禅堂、丁家埠至南畈等主要人行大道。1985年开始,国家下达“以工代赈”计划扶持县乡公路建设、维修和养护工作,随着时代发展,崎岖难行的山路逐渐被蜿蜒如带的公路所代替。

2014年,乘着第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东风,金寨县对农村公路实施了畅通升级工程、扩面延伸工程、村组路建设工程等,乡间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这其中带来的变化超乎想象。2024年,X226张长路(永佛至胜利段)入围十月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和安徽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这些都是金寨的老一辈公路人拼出来,干出来的,那时候修路没有材料自己筹,没有工具自己造,大家起早摸黑一门心思都在修路上,一条路从开工起,有很多人急地睡不着觉的。”原公路站退休养护工人李家勇回想起当年的场景激动地说。

金寨县农村公路大多依山而建,地势崎岖复杂,在当时人才短缺、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困难条件下,金寨公路人依靠肩挑手扛,筚路蓝缕、攻坚克难,推动农村公路由“窄”变“宽”、由“线”成“网”、由“通”及“畅”。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阡陌纵横的农村公路既畅通了群众出行的“微循环”,更打通了发展的“大动脉”,勾勒出沃野千里的振兴画卷。

(黄静、李菁)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