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物流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货车超限超载问题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破坏公路基础设施的“隐形杀手”。为破解传统治超工作中“发现难、取证难、执法难”痛点,六安市交通执法支队路面治超巡查大队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构建“数据驱动、智能研判、精准打击”的治超新模式,推动执法效率与治理水平双提升。
科技织网,打造全天候治超“天眼”
以往,执法人员依靠人工蹲守、流动巡查等方式开展治超工作,成本高、效率低、覆盖面有限。如今,六安市交通执法支队路面治超巡查大队依托“非现场”治超系统,在辖区重点路段布设动态称重监测系统,形成覆盖国省干线、高速出入口、重点货运源头的“感知网络”。实时采集路面行驶货车轴数、重量、速度等数据,结合车牌识别技术,5秒内即可完成超限违法运输判定并自动生成预警信息。2023年数据显示,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货车主动发现率较上年度有大幅提升。
“过去一辆车要经过路面巡查发现、检查、过磅、取证,耗时时间长,现在通过“非现场”治超平台系统,执法人员在货车驶入辖区前就锁定目标,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执法质效。”大队负责人介绍道。
数据赋能,构建科技治超“最强大脑”
面对海量监测数据,大队引入“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算法模型对超限车辆行驶规律、高频路段、违规时间等进行深度挖掘,生成“治超热力图”,精准锁定凌晨1-4点城乡结合部等执法薄弱时段和区域违法车辆,助力执法人员动态调整巡查方案,充分应用超限超载货运车辆“电子围栏”系统,当超限车辆进入“电子围栏”后,执法人员及时收到系统预警,实施精准查处。同时,建立超限车辆查处数据库,对屡次违规的货运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同时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实现数据互通,形成“源头监管-路面查处-信用惩戒”全链条闭环。
空中执法,开启精准治超“新战场”
为提升现场执法效能,积极创新执法方式,通过强化无人机应用,成功破解以往执法中的诸多难题,极大提高执法效率,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筑牢坚实防线。
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视野广阔、巡查速度快等优势。在日常巡查时,无人机迅速升空,对重点路段、桥梁、疑似超载车辆聚集区域进行高空俯瞰式巡查。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设备,清晰捕捉车辆的行驶轨迹、车牌号码以及车辆的载重信息,让违法车辆无处遁形。
成效凸显,绘就平安交通“新图景”
科技赋能为治超工作注入强劲动能。据统计,2024年大队共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800余台次,较上年增长77%,辖区道路超限率明显下降,此外,通过“非现场”治超平台、超限超载货运车辆“电子围栏”和无人机应用,降低了执法安全风险,提高了执法准确率。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超”,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路面治超巡查大队实践印证科技革新对执法效能的重塑力量。下一步,该大队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应用,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智慧治超体系,为守护道路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桑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