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环旅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和易班学生参加名家读书宣讲活动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陶冶同学们的情操,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应六安市图书馆邀请,组织百名学生参加知名作家读书宣讲活动。

4月22日下午3:00,环旅学院易班全体学生和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党员同学在易班负责人黄智慧、支部书记李杭州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六安市图书馆1号报告厅参加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知名作家周大新宣讲活动。

周大新曾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等。此次活动,周大新以“愿闻书香入梦——图书、图书馆和阅读”为主题,从书籍、图书馆和阅读三个方面向同学们展开介绍。针对书籍,周大新提到“书籍是人类保存自己对内、外宇宙认识的最重要的一项发明”,他还介绍了书籍的发展历程;针对图书馆,周老师指明图书馆是图书最好的栖身之所,他还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图书馆,如唐代四川眉州的“孙家书楼”、明代的文渊阁等;针对阅读,周老师告诉同学们多读书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聪明,拥有创新的勇气,胸怀变得更广阔,气质变得更优雅。座谈结束之后,同学们积极向老师请教,提出疑惑,周老师也细心为同学们解疑答惑,活动结束后,环旅学院的同学们积极与周大新作家合影,留下了珍藏宝贵的回忆。

4月23日上午9:00,环旅学院团委学生会联合学生第三、第四党支部,在团委书记燕智博、支部书记袁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六安市图书馆参加了皖籍知名作家、《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著名学者鲍鹏山教授题为“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以《论语》为例”精彩宣讲。

鲍鹏山告诉同学们,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就在于要有时间的筛选和历史的沉淀,并建议读者们多读长销书而不是畅销书。鲍教授以孔子和其门生樊迟的关系为例,阐述了做学问关键在于如何问,问的内容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认知和志向。两个小时的讲述中,鲍教授带领读者们拂去历史积尘,对话圣人孔子和他的门生,领悟千年前的圣贤智慧。在互动环节,鲍教授解答了现场同学的踊跃提问,激励学生们读经典,读好经典,丰富思维提升认知;读书是一种思维方式,读书更是一种人生姿态!

活动结束后,环旅学院易班指导老师黄智慧和地理科学2101班学生陈雨蝶接受六安市电视台采访。黄智慧表示,读书是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好书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今后要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陈雨蝶表示阅读能开阔眼界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一直有阅读习惯,听了此次宣讲,更加坚定了今后会坚持多读书来增长知识和滋养自己的心灵。

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之于个人,如漫漫人生里的灯盏,照亮奋斗之路;阅读之于社会,如历史进程中的星光,辉映壮美的文明之虹。一起来读书吧!多用些时间读书与思考,在更加高远的人生境界里,共同构筑一个更加绚烂的精神胜景!(文/黄智慧  吴敏    图/袁畅)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图书馆,读书,世界读书日,周大新,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