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青映初心 薪火相传续新程——皖西学院思政导师带领学生开展红色场馆沉浸式实践教学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4月12日和13日,皖西学院思政导师邱龙老师带领2024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先后赴六安市档案馆和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红色档案与革命文物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在六安市档案馆,泛黄的文献、珍贵的照片、斑驳的实物档案,串联起大别山地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壮丽史诗。尤其是大革命初期安徽省党组织文档、开国将军陈先瑞回忆苏家埠大捷的声音档案、皖西妇女为刘邓大军赶做军鞋的原始照片、抗美援朝英模韩国富的奖状、军功章等,生动展现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内核。许大卫副馆长结合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详细介绍了六安作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历史地位。

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师生们在红领巾小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中,重温了六安从党团组织建立到红军长征、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许继慎、洪学智等皖西籍将领的生平事迹,彰显了老区儿女“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赤子情怀,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文物陈列等形式,让师生们深切体会到皖西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环境中坚守信仰、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崇高品格。

参观结束后,邱龙老师组织开展主题讨论,他说:“皖西红色文化是我们思政教育最鲜活的教材。每位同学要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使命,在奉献中寻找青春和生命的价值。牺牲的30万皖西先烈们用生命证明:困境从来不是退缩的借口,而是创造历史的起点。我希望大家记住三个‘永远’:永远相信理想的力量、永远记住‘人民’二字、永远保持奋斗的姿态。”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弘扬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坚守信仰,赓续红色血脉,把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化作前进的力量,珍惜青春,奋斗拼搏,探索创新,以扎实的学识、坚定的信念,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让大别山精神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文/图 邱龙)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皖西学院,红色场馆,沉浸式实践教学,2024级会计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