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发挥青年学子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的智力作用,7月1日至4日,由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组建的“红韵油茶,青力兴农”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黄士平、张硕的带领下,赴六安市舒城、霍山、金寨等地,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当地油茶企业,调研油茶产业。
探龙头企业精深加工 访家庭农场技赋增收
7月1日,实践团队首站走进六安裕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副总经理冯晖带领下参观现代化油茶种植基地,了解企业推动种植规范化、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举措,以及“裕民”品牌的市场定位与规划。队员围绕油茶果收购、农户增收、精深加工前景等问题与企业深入交流,感受龙头企业在技术、品牌与市场端的引领作用。随后,实践团队前往钱店村村委会座谈,村干部详细介绍本村油茶种植规模、土地流转及合作社运营情况,分享组织技术培训、协调政企农对接、争取政策扶持的具体经验。双方就产业带动村民增收、面临的劳动力短缺等瓶颈问题展开讨论,明晰基层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下午,实践团队走访梦哥家庭农场,在总经理魏正宇讲解下了解油茶种植管护细节,体验林下养殖生态循环模式,观摩传统压榨设备,对比现代加工差异,深刻体会企业经营的活力与韧性,让团队成员构建起“龙头企业带动+基层组织赋能+小农户参与”的协同发展认知,为后续研究提供丰富素材。
探华银油茶发展之路 启金马产业融聚匠心
7月2日,为探究六安油茶文化与产业发展,“红韵油茶,青力兴农”团队赴舒城县、金寨县走访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和安徽金马启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油茶生产加工全流程及特色发展路径。上午,团队成员来到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通过线上线下直播等创新渠道拓展市场,带动舒城县油茶产业发展。在生产车间,团队见证了其从原料到包装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企业副总经理左俊强调企业长久发展需依托自主创新与社会责任,以示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下午,实践团队走访金马启飞农业科技公司,考察但家庙油茶基地的规模化种植与原生态管护模式。企业坚持科学管理与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专业团队拓宽线上线下渠道,推动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从茶籽筛选到加工处理的精细流程,展现了企业从初创到壮大的匠心。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拓展,唯有如此才能在行业中立足,为区域经济赋能。
察金寨油茶企业新貌 览老区农户智绘共富
7月3日,“红韵油茶,青力兴农”实践团队赴六安市金寨县考察油茶企业并开展科普宣传,调研产业发展现状与群众认知情况。上午,团队先后走访安徽东旭大别山农业科技公司与安徽山美生物科技公司。东旭大别山农业科技公司作为集科工农贸于一体的大型加工企业,专注山茶油生产及衍生品研发,山美生物则聚焦高端山茶油生产,副总经理余光明介绍了产品信息、政策支持及未来规划。两家企业均采用“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为六安油茶产业及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实践团队深化了对油茶产业规模、市场布局及挑战的认知,也探索了将专业知识与生产运营结合的创新路径。下午,实践团队深入金寨县居民家中宣传油茶知识。针对群众对油茶产业认知不足的现状,实践队员详细讲解油茶的经济价值、健康价值、生态价值及品牌价值,并强调传统种植与现代科技结合对吸引青年返乡创业的意义,为油茶产业长远发展筑牢群众认知基础。
展皋街油茶特色魅力 践青年助农振兴担当
7月4日下午,“红韵油茶,青力兴农”实践团队赴皋街开展六安油茶宣传活动。成员们精心布置场地、准备资料,向市民热情介绍油茶的产品特性与独特魅力,以推动六安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科普油茶知识、展示产品优势,为六安油茶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此次宣传不仅是对油茶农产品的推广,更旨在推动融合经济增收、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人才回归的综合性乡村变革,将六安的“油茶资源”转化为“振兴资本”,凝聚起产业发展的群众合力。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与实践宣传结合,既展现了油茶作为健康食材、生态作物的多元价值,也传递了产业振兴对乡村发展的深层意义。
实践团队通过实地宣传锻炼了实践能力,厚植了爱农情怀,也让“乡村振兴需青年作为”的理念落地生根。滚烫的油茶浸润传统,蓬勃的青春点燃希望。生工学院将持续组织实践活动,鼓励更多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让油茶产业成为连接青年担当与乡村发展的纽带,推动六安特色经济与生态振兴协同共进。
(文图/赵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