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记者获悉,六安市纪委监委通报在六稳六保工作中积极作为典型事例。
一、市经信局“减、免、退、降、返、清”全力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1-4月,全市规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1亿元,降幅收窄17.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
“减”——继续推进2019年大规模减税政策,一季度,全市落实2019年以来新出台减税政策52982.83万元,其中:新出台疫情防控政策减税2507.4万元,2020年继续实施的增值税改革政策减税31338.52万元,涉及企业1.5万户。
“免”——为1456户因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减免土地使用税3935.98万元,为1128户企业减免房产税1378.6万元,为213户公共交通运输业纳税人减免税费额119.89万元,为330户生活服务业纳税人减免税费额660.46万元,为61户快递收派服务纳税人减免税费额7.18万元。截止5月底,全市免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约2.55亿元。
“退”——截止5月底,全市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4.31亿元,其中为30户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生产企业办理增值税新增留抵退税944.97万元。
“降”——全市银行机构共办理无还本续贷21.94 亿元,累计减免各项贷款利息2907.04万元、服务收费21.15万元。各项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余额25.83亿元,投放额度和进度均居全省前列。减免123家民营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市级返乡创业园租金共71.15万元,免收承租国有企业经营性用房的2342户中小微企业租金3782.77万元。全市合计减免电费3924万元。
“返”——全面开展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三项保险费的已缴应退部分的返还工作,目前已退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3538户计3464.56万元,失业保险3511户计132.3万元,工伤保险3621户计113.5万元,医疗保险3587户计1247.8万元,各项退费进度均达100%。
“清”——截止5月底,共梳理政府部门及所属机构、政府平台公司共拖欠款项30725.66万元,其中2019年度已还款30545.95万元,2020年1-5月还款64.83万元。剩余款项已全部制定还款计划,预计上半年清偿完毕。
二、市人社局落实各类政策援企保就业稳就业落实扶持政策援企保就业:一是加快发放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截至目前,全市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已发放18家企业,补贴资金600.8万元;已公示75家企业,涉及资金914.4万元。
二是及时兑现一次性就业补贴,对提前复工复产的两家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共计发放补贴68.56万元。
三是切实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失业保险返还政策,全市失业保险费返还已发放2423家企业,返还资金2716.32万元,惠及职工110350人。
四是认真做好小微企业新增就业岗位补贴办理工作,全市小微企业新增就业岗位补贴已发放457家企业,金额737.7万元,惠及职工7341人。
五是认真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全市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已发放企业244家,返还资金7275万元,惠及职工24242人。
六是继续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工作,全市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5笔、金额1.65亿元。
拓宽招聘渠道援企稳就业:一是配备人社服务专员,为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各配备1名“人社服务专员”,帮助建立岗位需求和公共就业服务需求清单,提供用工服务、社会保险、政策对接等服务。
二是积极摸排,建立企业需求清单,目前已摸排企业需求岗位3.1万余个,并联系移动、联通、电信三大服务商,运用短信平台向返乡劳动者精准推送相关信息,引导就近就地就业。
三是优化服务,搭建线上求职招聘平台,通过网上“春风行动”、网络直播招聘等形式,共收集企业信息1275家,提供岗位5.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8万人。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巩固经济加快恢复、回升向好的态势,持续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跟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当前形势的最新部署要求,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紧扣“4个聚焦”“14个紧盯”监督重点,深入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工作责任,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以强监督促强监管促抓落实。
中共六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六安市监察委员会
2020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