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职业学校打造“三转四像”办学新模式

据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消息 走进霍山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清脆的金属敲击声与热烈的师生讨论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激昂的“混响”乐章——这是该校打破传统教学窠臼,重构课堂新生态的一个生动缩影。

“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照本宣科、理实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该校校长倪林表示,“面对新形势,职业学校必须大力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三转四像’职业学校: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学校围绕企业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校长围绕厂长转。”

为此,该校提出以学生技能操作为核心,实行“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模块化教学方略,有效增强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通过论证,首批遴选出汽车应用与维修、数控加工制造、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等5个专业开展试点,经过反复实践,这项改革现已涵盖开设的所有专业领域。

在智能制造课堂上,项目式学习成为新常态。教师将企业真实订单转化为教学任务:从图纸识读到数控编程,从零件加工到质检评估,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全程参与。“过去我们对着黑板讲原理,学生总走神;现在我们对着机器说过程,他们的眼睛都是亮的。”数控专业实训课指导教师周光永还发现,实操中的认知错误其实正是教学的最佳契机。

机械加工车间,新“学徒”在老“师傅”的指导下,精心打磨着刚出炉的金属制品;茶叶制作实训室,现代农艺专业的学姐弯下身子,手把手地指导学弟学妹烘焙霍山黄芽……这种“教室即车间、车间即课堂,学生即学徒、教师即师傅”的变革,渗透在职校校园的每个角落。

日前,该校综合教改的成效正在从课堂向课外辐射。学校从企业聘请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度;与县内企业合作共建“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汽修专业实训中心”以及“十大皖药”实践基地;与迎驾集团、应流集团、长安汽车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办“迎驾营销”“五洲新春数控”“长安汽修”“应流航空”等“冠名班”和新型学徒制“工学一体”班,采取订单培养方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厂”。

近年来,霍山职业学校先后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新建汽修实训中心、机械加工(数控技术)中心和电子商务、虚拟现实(VR)制作、音乐美术、形体训练、旅游服务、卫生护理等20多个实习实训室,为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该校还积极创造条件,申报承办车加工技术、综合车加工技术、VR设计与制作、空调制冷、电子商务、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等6个市级技能大赛项目的比赛;开展数控车铣加工、电子商务、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三个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2024年度,该校学生参加六安市中职学校综合车削加工技术、数字艺术设计、植物嫁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互联网数字采集与应用等22个项目技能大赛,斩获7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农机检修、Python程序设计、美术造型、戏曲表演等10个赛项的比赛,荣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沈守国、葛俊杰、张晶等三位老师分获教师组省赛二、三等奖。

“把讲台变成操作台,让黑板变身孵化器。职业教育课堂的觉醒,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是育人逻辑的重构。”该校党总支书记刘太金充满信心地说,“这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教学新生态,正在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打开更广阔的天地。”(程先畏)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专业,教学,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