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筑牢大别山地质灾害安全屏障

据皖西日报报道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三查联动,汛前已组织6支专业队伍对全市32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新发现的11处隐患点逐一建立台账,落实防范措施和监测责任。探索“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通过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完成139个重点风险区范围划定,明确预警响应流程。

织密智能监测网络。依托市级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集成1104套普适型监测设备实时数据,构建“卫星遥感+地面传感+人工巡查”立体监测体系,实现24小时风险预警和极端天气短临预警。完善临灾响应机制,对小时雨强超过20毫米的乡镇实施短信+电话提醒,确保乡镇、村防灾人员及时响应到位。

推进综合治理攻坚。统筹推进工程治理与避险搬迁,“十四五”以来,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115个,搬迁避让65户,累计消除威胁对象1345人,核销隐患点175处。创新“治理+惠民”模式,将防护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现防灾减灾与民生改善协同发展。

强化群防群治合力。健全“县乡村点”四级网格责任体系,配备防灾责任人185名、群测群防员303名,落实“一处两人”精准包保。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监测,隐患,六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