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皖西日报报道 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近年来,六安市文化馆积极探索新时代文化馆发展路径,以多元服务点亮市民文化新生活,打造受群众喜爱、没有围墙的文化殿堂。
随着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多元且注重体验,市文化馆从关注文化需求“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积极打破传统的场馆限制,让文化服务走出场馆,深入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首先是借助“月光音乐盒”和“皋城文艺课堂”,将演出与公益培训等优质文化资源送进乡镇、社区、街区、景区等地,打通六安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其次是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线上文化云平台,通过AI智慧管家“鼓咚咚”提供咨询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文化资源。丰富活动形式,让群众成为主角。市文化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策划多元品牌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联动黄梅戏协会举办演出,采用“群众主导、全民参与”模式,让市民登台表演。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中,通过主题展览、体验活动、文艺演出等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市民文化认同感。此外,群众文艺团队展演活动为业余爱好者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促进交流互鉴,形成共建共享文化成果的局面。
培养文艺人才,壮大文化队伍。市文化馆推进文艺人才培育工程,构建专业提升与全民普及并重的格局。开展文化馆联盟岗位技能大练兵,提升从业人员素养。以“皋城文艺课堂”为载体,开展公益培训,5年来累计开设3618班次,服务市民6.7万人次。同时,招募86位涵盖多领域的文化辅导员,充实基层文化服务力量。
引进精品剧目,坚持文化惠民。六安红剧场依托安徽演艺集团资源,构建“红色文化+经典艺术+国际视野”剧目矩阵,形成剧目扶持等一体化产业链。引进《红船》《水月洛神》《大运河》《天鹅湖》等多种类型剧目,融入长三角剧场联盟,引入开心麻花《夏洛特烦恼》《婿事待发》、慈溪瓯乐团《听·瓷》等优秀剧目,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高品质演出。目前,六安红剧场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213场,观演人数超8万人次,网络曝光量突破650万次,观剧成为市民文化生活新常态。(王元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