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皖西日报报道 6月24日上午,在寿春华府小区的一片向日葵花海里,一群小学生正忙着锄草、浇水,欢声笑语回荡在这片300平方米的“合育苑”劳动实践基地。这是清水河街道茶棚社区与清水河第三小学共同打造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城市里的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责任田”。
清水河三小的学生们在“合育苑”劳动实践基地为向日葵浇水。
记者在现场看到,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劳作。从最初的播种到现在形成一片金灿灿的花海,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劳动教育课让我们走进社区,看着自己种下的种子慢慢长大,我们收获很多。”四年级一班的学生郑泰蕙兴奋地说。
这片充满生机的实践基地,是社区和学校历时三个月共同努力的成果。通过“党建引领+校社共治”的创新模式,茶棚社区党总支与清水河三小搭建共建平台,实现了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社区负责场地硬化、工具配备等硬件建设,学校则承担场地规划设计、种植及后期养护等工作,将原本普通的草地改造成了集种植实践、自然观察、劳动教育于一体的育人沃土。
“这片‘责任田’是我们开展劳动教育的鲜活课堂。”清水河三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黄静表示,“孩子们在这里从翻土播种到浇水除草,在汗水中感受生命的成长,真正实现了劳动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的转变。”
“合育苑”的创建开创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在空间利用上,通过“微改造”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教育转化;在治理方式上,构建起“党建引领+学校主导+社区支持+家庭参与”的四方联动机制;在教育价值上,形成了可复制的“10分钟劳动教育圈”建设模板。
如今,这片承载着教育初心的实践基地已成为清水河三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从方寸草地到育人沃土,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真谛,更描绘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图景,并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生动范例。(记者 李振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