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姚李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群众参与为目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锻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村干部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一个村能否管理好、发展好的关键,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体系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灵活性、实用性和规范性。打造“绿色通道”,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拓宽后备干部晋升空间,坚持把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实绩作为选拔村“两委”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比照一般“两委”干部待遇标准,合理确定后备干部各项待遇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全镇储备后备干部25人,其中均为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0.4岁。
强化阵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以“建”为基础、“用”为关键的原则,科学统筹规划、多元融合资源,进一步凝聚基层党组织力量,汇聚各种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整体水平。围绕“科学、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统筹资源和硬件设施,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打造镇、村、组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开展“零距离”服务阵地,践行“群众路线”,结合党小组“板凳会”“党群议事会”“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室,在群众聚集处设立党群“零距离”服务点,多角度、立体化、多方位开展人员信息及生产生活需求摸排,建立台账、分类施策。
拓展形式多方调动群众参与。改变群众传统的、旧有的“看客心态”“依赖意识”,增强群众参与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树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由“被管理者角色”向“管理者角色”转变,变“被动者”为“主动者”,以开展政策宣讲、互动点评、竞赛问答、议事协商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依托“无事”找书记平台,建立“纠纷调解”“文化宣传”“为民服务”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就业帮扶、文化惠民、趣味运动等多种活动,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凝聚起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孙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