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来,引出去”——“梦想编织”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基层,探访民情

为自觉走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7月19日下午,安徽外国语学院“梦想编织”乡村振兴促进团进入三元镇龙元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叶庆龙的带领下进行民情探访活动。

深入乡村,关怀民情,继“防溺防汛”主题走访活动后,团队重新走入之前曾拜访过的三户典型困境家庭,在两小时的亲切交谈中,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现状,还亲身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增进对民生问题的深刻认识。

村民们热情好客,端出椅子围上坐,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成员们的欢迎。街坊邻里也参与其中,一言一语,是彼此间的理解与关心。未开口,成员们便感受到了民与民间的和谐友善。

团队拜访了陈少堂爷爷的家。陈爷爷与成员们畅谈了他饱经风霜的过往,每一道岁月的痕迹都在他的双眼中透露出生命的故事。他的坚强与乐观给在场的每一位留下深刻的印象。随后,团队来到陈齐生爷爷家。夫妇向志愿者们诉说着疾病带来的痛苦与生活的艰辛,他们的遭遇让成员们动容,同时更加坚定了帮助他们的决心。第三站,团队来到了

黄家凤奶奶的家中。热情好客的黄奶奶与成员们畅谈家常,分享生活点滴。尽管年岁已高,但她那精神矍铄、健谈的性格充分展示了乡村老人的生活状态和乐观精神。

在促膝长谈中,成员们倾听从日常琐事到过往经历的种种故事,老人们分享自身的快乐与烦恼,而成员们以耐心和同理心聆听,提供心理慰藉和建设性意见。此外,成员们更是挽起袖子,帮忙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用实际行动为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促进代际间的理解与交流,进一步拉近了与村民的情感距离。

枝叶总关情,在交谈中,成员们注意到,这几户家庭的老人大都因病疾常年不适,子女不常住,身心孤单,生活困苦。近年来,三元镇的惠民制度愈发完善,对困难家庭的补助水平持续跟进。政府工作人员密切联系群众,熟知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将民心民情常系心间。几位老人纷纷对党的关怀表示衷心感谢。“一辈子也忘不掉”,黄奶奶说道。字字千金,热忱满怀。成员们对此倍感欣慰,有爱民敬民的人在,乡村振兴的画卷展现出光明的图景。

最后,成员们为老年夫妇进行摄影,并承诺将把这些珍贵的照片冲印出来,在下一次访问时携来。微风拂面,彼时,笑靥如花。

本次走访活动为团队提供了深入民情的机会,在实践中收获真知,在深度体验中积攒成长奋进的力量。未来,团队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让青春力量绽放在田间地头,以青年之声,高唱振兴之歌!

(陈芮)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基层,青年学生,民情,安徽外国语学院“梦想编织”乡村振兴促进团,三元镇龙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