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棠树乡:聚焦特殊群体 关爱“一老一小”

“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棠树乡党委政府为精准回答这一问题,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社情民意调查队伍,对全乡16个村60余户代表性家庭进行实地走访。走访中,工作组了解到,近一半的问题都围绕着“老人”“小孩”这两类特殊群体。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虽然在物质生活上较之前有很大的改善,但精神生活却很匮乏。

为让老人不孤独、儿童不寂寞,棠树乡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平台功能,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利用闲置的云雾村小学教舍和棠树乡敬老院改扩建云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关爱服务中心以农村老年人群、留守儿童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是以政府主导运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老年人互助管理为主的服务方式,提供养老助童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两个服务中心占地7000多平方米,辐射周边云雾、刘院、棠树、邱岗、新安、窑敦等9个行政村。

云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需求设置食堂、休息室、棋牌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健身康复室、文体活动室、影音室、舞蹈音乐室等,为当地五个行政村老人、儿童提供日间照料、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让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有场所、交流有场地、生活有关爱。

一是建立服务对象台账、做到关爱对象无遗漏。由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组织对“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服务覆盖范围内老年人、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等人员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家庭基本情况、本人身体状况、采集本人照片、住房照片等)并录入服务中心智能化管理系统。乡村根据老人、儿童身体状况及家庭照护能力,将其划分为重点关注、一般关注和关注三类对象,并安排中心组长、社会组织、邻里群众根据不同对象开展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不同频次的定期走访,提供适宜的文明实践志愿关爱服务。

二是制定重点活动清单、针对性提供关爱志愿服务。为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有序,吸引更多对象参与活动,更好地发挥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由乡、村负责制定重点活动清单,并实行提前告知。一是根据服务对象确定:实行周一至周五重点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双体日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二是根据地域范围确定:服务中心一般覆盖3-5个村,明确每天重点为哪些村群众提供服务;三是根据服务内容确定:如“三八”妇女节期间重点为留守妇女,“六一”儿童节期间重点是留守儿童,“九九”重阳节期间重点为农村老人等等。通过日常活动与重点活动相结合,使服务中心关爱活动做到有声有色。

三是建立运转保障机制。管理上,采取政府聘请人员管理+社会化专业服务;资金保障上采取财政拿一点、村集体筹一点、志愿者捐一点和群众交一点(主要是用餐的成本费)的机制。

下一步,棠树乡将健全管理制度,为农村老年人、留守儿童等提供日间助餐、助医、助娱、助学等照料服务,并为距中心较远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配餐、送餐、助医、助学、探视巡访等服务,广泛搭建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体以及爱心人士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使中心成为老年和儿童群体的“温馨之家”、“幸福之家”,在关爱一老一小、构建“幸福棠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金永强 梁龙军)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服务,儿童,服务中心,关爱,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