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李镇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坚持把“减负、赋能、增效”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和抓手,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靶向施策,为“大车”松绑减负。一是规范清理基层挂牌。严格落实《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具体措施》要求,整治“挂牌过多”现象,健全挂牌准入、日常管理、督查问责等制度,开展机制牌子“地毯式”摸排整治行动,全面完成17个村挂牌整治工作,累计清理各类标识标牌32块。二是纠正整治“指尖形式”。坚决纠治“指尖上的负担”,强化网络工作群常态化监管,严格规范使用政务APP、微信工作群等信息平台,着力纠治通过微信群安排工作、上报报表等突出问题,排查清理工作群18个,取消“林长”等APP打卡、拍照考核,取消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平台学习要求。三是持续抓实“精文减会”。积极提倡“短时新”优良文风,严把发文关,严控文件篇幅,切实解决数量过多、照搬照抄等问题,坚决杜绝“红头”变“白头”等现象,确保总量只减不增,印发文件实现较去年同期减少29%,比2022年同期减少39%。按照“能并则并、能减则减”工作要求,加强对会议活动的统筹协调,严格控制会议次数、参会人员、会议时长,对基层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等重点工作会议进行整合套开,实现会议效率提升。与2023年相比,全年会议数量减少49 %,会议时长平均缩短15 %。四是积极整合工作力量。加强对督查检查考核的统筹规范,持续推进领导班子联系基层服务机制,通过优化考核事项,减少重复督查、多头调度,从翻阅台账向征集群众满意度转变。
整合资源,使“车马”协同运转。一是建强基层力量。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扎实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计划,为全镇17个村全覆盖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回引20余名大学生充实“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库,推动大学生到村任职由“一村一名”向“一村多名”转变,进一步减轻村“两委”工作负担。同时持续纠治以各类名目从乡镇借调人员,防治基层“空心化”。二是厚植服务体系。规范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梳理印发《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便民中心服务制度》等制度,以图表流程等形式明确服务项目办理步骤和所需资料清单,推行“综合受理、分类审批”服务模式,将社保、医保、民政、残联、妇联等部门高频事项由镇级便民服务大厅“一站式”办理,提供服务事项30余项,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三是增强联动协同。发挥基层党组织牵头抓总、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协调辖区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和力量,将“服务需求链”与“资源供应链”耦合对接,通过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模式,协商解决基层治理、扶危救困等基层急难愁盼问题。
夯实监督,让“大车”跑出效益。一是健全督查机制。通过综合运用实地督查、随机抽查、暗访检查等方式,落实“季度联合督导”“精文减会”模式,推行部门季度联合督导制度,定期对各部门提交的会议和发文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加大对镇村干部在岗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强化考核激励。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用好用足考核评价结果,对表现突出的,给予相应奖励;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但表现一般的干部,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对工作不实、落实不力的,及时通报批评,让好干部心无旁骛干事业,让慢作为、不作为的干部没位子。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抓落实工作不扎实、敷衍塞责甚至弄虚作假的人和事,严肃问责追责,及时推送典型案例通报,今年以来,开展作风专项监督5次,以工作实绩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徐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