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大地上,一个曾顶着“贫困村”帽子的普通村落,正以昂扬姿态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何大楼村,这个位于安徽六安金安区孙岗镇东南部的丘陵村落,用七年时间实现了从脱贫出列到工作先进的华丽转身,先后获得“发展村集体经济先进单位”、“土地整治先进单位”、“耕地保护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赋能发展新格局
何大楼村地处丰乐河畔,国土面积8.74平方公里,拥有7558亩优质耕地,户籍人口3054人。作为曾经的贫困村,该村2017年实现整村出列,2019年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清零。依托半岗半畈的独特地形和丰沛水系,这里逐渐形成以优质水稻、脆桃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党建引领锻造先锋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第一书记黄浩介绍,通过“外学+内训”双轮驱动,2024年累计组织赴舒城百神庙镇官塘村等先进村考察学习4次,开办“村务大讲堂”6期。创新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吸纳3名返乡青年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形成“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乡贤智库”的立体化发展团队。老党员姚大爷感慨:“现在的村班子既有年轻人的闯劲,又有老干部的经验,办事越来越有章法和水平。”
特色产业激活造血功能
在孙岗镇党委政府领导和金安区人社局对口帮扶下,该村探索出“特色养殖+品牌农业”的产业发展路径。2024年6月,该村与财盛家庭农场签约打造五黑鸡养殖基地,创新推出“五黑鸡+再生稻”组合礼盒,通过与本地商超、高校直供等渠道,实现年销售额30余万元。同步联动区乡村振兴馆,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同比增长25%。村党支部书记潘显洋算起增收账:“现在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集体经济收益的40%可用于民生改善。”
“四区一廊”绘就振兴图景
走进如今的何大楼村,“四区一长廊”的规划蓝图正变为现实:投资30万元改造的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红色地标”;正处于招商引资的产业服务区将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标准化卫生室可以实现“小病不出村”;即将建设的1.5公里迎宾长廊,将农耕文化与桃林景观带有机融合,成为何大楼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点。“以前办事要跑镇里,现在村部就能办医保、交申请,环境比城里社区还好!”村民刘师傅在崭新的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赞不绝口。
创新治理构建和谐家园
针对基层治理难点,该村打出组合拳:建立“法律顾问坐诊+书记接待日+民生热线”三级调解机制,皖西律师事务所律师每月驻村服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5起。创新推出的“积分超市”激发村民自治热情,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10项文明行为可兑换生活用品。村民王师傅展示电子积分卡:“参加环境整治积5分,评上‘文明家庭’积20分,现在大伙儿争着当先进。”
民生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在留守儿童之家,暑期大学生志愿者正在辅导作业;在孤寡老人或五保户家中,老人们吃着热乎的爱心餐。村两委组建的“跑腿小分队”在2024年已为特殊群体代办事宜200余件,村民李大爷感动地说:“孩子在外打工,村干部定期来帮我买药、检查燃气管,比亲人还贴心。”
如今的何大楼村,正沿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村口文化墙上的标语道出百姓心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何大楼村驻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