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时节,裕安区江家店镇抢抓农时,以“清淤引水护粮安”为核心,聚焦河道治理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措并举保障春耕生产,全力守护农田“生命线”,为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健全机制,织密河道治理“责任网”。江家店镇将河道清淤治理纳入春耕保障工作的重点,依托“河长制”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镇领导小组,明确镇、村两级河长及河道管护员职责,形成“镇级统筹、村级落实、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二是完善巡查机制,通过“无人机航拍+实地勘察”动态监测河道淤积、污染等问题,建立隐患台账,累计排查并整改隐患点2处。
科学统筹,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针对春耕用水需求,江家店镇科学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工程,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灌溉难题。对镇域内东汲河、西汲河、汲东干渠等主要灌溉河道开展拉网式排查,排查修复破损堤岸,确保水流畅通;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或改建灌溉进水闸5座,修复水渠20余公里,提升农田引水效率,2024年新增高标准农田2.8万亩。
清渠联网,打通农田灌溉“主动脉”。面对春耕用水高峰,江家店镇投入清淤机械14台,采取“机械清淤+人工修整”模式,分片区完成主干渠道清淤38.3公里,支、斗、毛渠疏浚64.5公里,恢复灌溉面积5.72万亩;对14座小2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枯水期农业用水稳定;同时通过微信群、村广播宣传节水知识,覆盖群众1.2万人次。
长效管护,构建生态治理“新格局”。江家店镇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推动河道治理向生态化、可持续化转型。在清淤后的河道两侧种植柳树、芦苇等本土植物,建成生态护坡,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河道自净能力;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利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通过“四有”板凳会、入户宣传等方式,发放环保资料2800余份,引导群众参与河道保洁,形成“共治共享”氛围。
从清淤疏浚到生态保护,从科技赋能到全民参与,江家店镇以“水”为笔,绘就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粮丰”的春耕画卷。这条农田“生命线”的守护之路,不仅关乎一季丰收,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绿色希望。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