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助残解民忧 阳光轮椅暖童心

在2025年“阳光伴我行”儿童轮椅项目征集中,姚李镇残联聚焦长湖村脑瘫儿童刘雨泽家庭的特殊困境——母亲残疾、奶奶年迈照料艰难,精准申报多功能儿童轮椅,并通过“物质+服务”双轨帮扶,为困境家庭托起更多希望。以精准帮扶打通助残服务“最后一公里”,彰显基层民生保障的温度与效能。  

精准摸排,织密民生保障网

镇残联依托“网格化+大数据”摸排机制,发现刘雨泽因脑瘫常年卧床,母亲视力残疾无法负重,年近60岁的奶奶独自承担照料重任。工作人员主动上门,3日内完成需求评估、材料审核,针对性申报可调节儿童轮椅,解决家庭出行难题。更针对儿童成长需求选择可调节多功能轮椅,避免重复申领的资源浪费。  

多方联动,托举“一老带两残”  

面对“老弱残”叠加的家庭结构,镇残联联合多部门打出帮扶“组合拳”:卫生室医生每月上门指导康复训练,防止孩子肌肉萎缩;志愿者定期协助奶奶打扫卫生,减轻日常负担。当刘雨泽首次坐上轮椅被推到村口时,奶奶哽咽道:“以前背他走两步就喘,现在能推着看风景,日子有盼头了!”  

长效护航,筑牢幸福底线

以此次帮扶为契机,姚李镇建立“发现—评估—帮扶—跟踪”闭环机制。镇残联对全镇46名残疾儿童建立专属档案,联合教育、医疗部门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组织技能培训2场,提升家庭照护能力。目前,刘雨泽母亲通过在镇内灵活就业月增收300元,家庭逐步实现“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一把轮椅,不仅让脑瘫儿童“站”起来,更让困境家庭“暖”起来。姚李镇以“靶向纾困”破题,用“持续赋能”作答,在精准识别中体现民生温度,在多方协同中激活共治力量,为特殊困难群体照亮前行之路,书写了“弱有众扶”的温暖答卷。

(王雪莹)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轮椅,儿童,残联,帮扶,精准助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