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金安区:传承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陈全福,男,1964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黄泥嘴村,先后获得“社会扶贫先进个人”“金安工匠”“六安市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2024年被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文旅部等七部门联合认定为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六安黄大茶2022年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收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丝丝茶香传承匠心。他出生于普通的制茶世家,祖辈都以种植、制作茶叶为生,作为六安黄大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的他,19岁进入茶厂,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制作销售40余年,从学徒工逐步成长为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

黄大茶在夏秋之间才开始采摘炒制。采摘后先摊晾,再进行炒茶杀青,杀青以后手动揉形,之后就到了制作黄大茶较为关键的一步——初烘,颜色的轻重就在于火候的掌握。“在茶结缘大半辈子的时间里,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把功夫修炼到家才能让顾客品尝到茶叶的香醇滋味。”说起六安黄大茶的制作,陈全福如数家珍。

茶韵助力乡村振兴。他对从小耳濡目染的六安黄大茶有着深厚的感情,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陈全福带领周边村民种植茶树、制作黄大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增收致富的资产。

近年来,他通过示范引领、联农助农,以茶叶提质增效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流转茶园2200亩,托管茶园2.6万余亩,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入手,形成了一套合适的开发模式,实现“优质、生态、安全、争效”目标,既节约因新建茶园所需用的土地,又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同时还使得山区环境变美。2024年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近40万元。

服务民生惠及百姓。在自家茶园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他也不忘带动父老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之路,通过签订种植协议、保价包收,帮助当地122户茶农每年均增收近10万元。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及季节用工600余人。带动15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30户家庭农场发展,为12户经济薄弱家庭免费提供农资及种苗修剪。累计培养六安黄大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等乡土人才1200余名,其中4人被认定为金安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被认定为六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获得乡村振兴高级人才职称,8人获得乡村振兴中级人才职称,12人获得乡村振兴初级人才职称。

“做人如同做茶,路要自己踏踏实实地走。在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上,我将立足岗位,继续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工作中不断精益求精,通过劳动不断创造价值。荣誉对我来说更是一种鞭策与激励,我将传承好非遗技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再创新的辉煌,为乡村全面振兴再做新的贡献。”陈全福说。

(许袁)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安金安区,陈全福,金安工匠,六安黄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