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难题、解民忧、显担当——金安区社保转移的暖心服务实践

在金安区社保转移的经办服务上,经办人员既是政策的“解读者”,又是群众的“贴心人”,面对复杂业务时敢啃“硬骨头”,遇到群众难题时善架“连心桥”。今天,让我们透过几个鲜活案例,感受社保转移窗口工作人员的创新服务与为民情怀。  

案例一:转移失败超十年,跨省转移“破冰”记

“同志,我目前在深圳参保,现在想把金安区的养老保险转到深圳去,我记得2014年就申请过转移,但是现在在深圳那边还是查不到缴费记录,请问是怎么回事呀?”面对参保人周先生焦急的求助,经办人员没有一句推诿,立即启动“疑难业务攻坚机制”。  

溯源联动:联系区社保中心档案室查阅历史档案,从泛黄的纸质档案中查到了2014年9月经办转移信息表、转移基金票据;  

跨省协查:主动对接深圳社保部门,说明情况,与对方对接后查明原因:原来2014年转移金额有误,转入地一直未进行匹配,在2021年核查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将转移基金原路退回;  

全程代办:为周先生开通“疑难受理通道”,依据当时转移信息表为其进行养老缴费信息维护,并全程指导周先生发起转移申请,按程序将养老保险转移成功。  

这场跨越10年的“转移接续”,让周先生竖起大拇指,他激动地说:“要不是你们帮助我,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案例二:破产企业职工李亚兰的“逆转突围”

“深圳说我的转移申请‘超期失效’了,可要是转不成,养老钱就‘打了水漂’!”电话里,李女士的声音带着哽咽。原来,她所在的机电设备公司2011年因经营困难,无法为职工缴纳职工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一直处于欠费状态。2024年该公司进行破产改制,根据改制方案精神,补缴了该单位前期所欠职工养老保险费。因为补缴费超过三年,深圳不予接受转入。经办人员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1. 政策攻坚:连夜查阅部级文件,找到“因企业改制导致超期可特殊处理”的政策突破口;  

2. 实时服务:通过微信、电话与李女士取得联系,全程帮他分析政策,讲明情况,随时回答李女士的咨询;  

3. 跨省协调:与区征缴中心对接,商讨出具相关文书。最后征缴部门与深圳取得联系,协商解决方案,并出具情况说明,重建转移链路。  

当李亚兰收到转移成功的短信时,专程来到窗口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从“个案突围”到“机制升级”。这些案例的背后,是金安区社保经办机构以人为本,持续创新的服务实践。社保转移,转移的不仅是数据,更是群众的信任与期待。窗口经办人员用“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群众”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未来,金安区社保中心将继续以“创新破题、用情服务”的姿态,在社保民生答卷上写下更多温暖注脚!

(汪朝)  

安徽网六安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服务,实践,金安区,经办,社保转移